普通和纯粹

在前面一篇文章Muji电风扇的评论中,KLC提到一个词“纯粹”,结合“Super Normal”(挺有冲击力的一个观点),把两者拿来衡量似乎难于让人抉择。抛开一切外在元素,比如市场喜好等,如果纯粹从一个设计师关于本质设计的视角出发,“纯粹”和“Super Normal”两者间选择一个,会是哪一个呢?这种纯粹的出发点当然也排除了设计师的个人追求,比如具名的设计等。

“纯粹”,简单的可以理解成,在设计中剔除不必要得元素、可有可无的元素、次要的元素,为了强化你所表达的,甚至可以砍掉手臂。“Super Normal”,相对说没有“纯粹”那样富有张力。前者可以说更加偏向精神性质,后者似乎有一种“我的表达就是埋没自己”的自我牺牲的勇气。至于大众评价,也许前者是“高山流水”,后者是“阳春白雪”,“高山流水”和“阳春白雪”的选择可以用“各有所爱”来让他们保持平等,而以“本质设计的视角出发”来考虑“纯粹”和“Super Normal”,“高山流水”和“阳春白雪”的比喻有一点简单。

设计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,“纯粹”是有意识,“Super Normal”也是有意识,因为都有主观追求的前提;如果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,则不具代表性。“纯粹”给人有一种豪气,脱掉任何伪装的外衣,撕掉任何最后都会腐烂的肉体,就把骨骼赤裸裸的亮给你看,而“Super Normal”则更加人性化,它也有骨骼支撑着,也有肉体,也有外衣,在它看来这种肉体和外衣是有和骨骼一样存在的无条件理由。“纯粹”是有为,“Super Normal”是无为。

我一直认为设计有一个可知但不可及的内核,这个内核包括了本质,也有一层模糊混沌的粘膜,这一层粘膜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,这个内核就是设计的中心、设计的标准、设计的坐标,优秀的设计围绕着内核的附近,他们之间也有不同的表现,是看核的哪一方位的力在作用这他们,而普通的或者劣质的设计就围绕着或游离在外圈,有时候他们也会很耀眼,虽然昙花一现。呵呵,对于难于解释的东西,用神秘的不可知论是最好的推辞。

对于大多的年轻设计师来说,默默无闻不是追求,无论“纯粹”还是“Super Normal”都是理想化的东西,也许有时你在追求“纯粹”,有时你在追求“Super Normal”,有人可以一直坚定一个信念,有人可以朝三暮四,这也是设计让人向往的精彩之处,而且。。。。。。

你可以一边把“纯粹”当作你的追求,一边拿“Super Normal”来作盾牌,;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