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rmal,平常
–解释一下上头为什么有这么多个Normal.
Normal(平常),在这里出现了很多了,包括以前推荐过的Super Normal。首页顶上堆了很多个“Be Normal”,并且以“Don’t Be Cool”来衬托,这句“Don’t Be Cool”是来自链接文章
[Bruce Mau:成长不完全宣言]里面对cool的解释是: Cool is conservative fear dressed in black.从字面意思理解,酷只不过是把恐惧心理伪装的漂亮点而已。当然这里面的酷的意思并不能包括我们用作形容词时的所有意义,有时无论是真酷还是装酷,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。因为Cool是dressed in black,穿着黑衣,多么的吸引人,也就成了大众的焦点,衣角一甩,pose一摆,雷闪电鸣,cool!但是,很多时候我们只把目光注意在黑衣、pose以及雷闪电鸣带来的震撼感上,看完这个就看下一个,因为舞台上的都是“酷”,下来一个立马又上去一个,只有等到颈椎酸痛了,低头才发现身处在“Normal”海洋中,而“酷”只不过是一朵朵小浪花而已。
大众或社会会自动形成一些聚焦点、舞台,海洋的运动会形成浪花,当然聪明或者投机或者无耻的人会去推动或虚构这些焦点、舞台的形成,所谓兴风作浪。这些浪花是代表,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出海洋的动态从而来判断自己,然而浪花的美丽让我们无暇顾及其他,除了欣赏或者不欣赏还能做什么。我们看到了什么?一样的东西,一样的新闻,一样的论调,一样的褒奖,一样的尖锐……我们做了什么?倾慕,反对,谄媚,唾弃,模仿,借鉴,抄袭,学习……争做下一朵小浪花,而很多时候,这些的作用只是打发了光阴而以,如同看了一场不好不坏的戏一般。为什么不Normal一点来关注“Normal”呢?海洋是平的,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朵浪花。
前面我们转贴过一个链接:警惕反弹-对设计渐涨的不满感,文章将这种不满感归结到两点,Anti-fluff和Anti-stuff,前者针对肤浅的媒体,后者针对设计师设计那些无用的东西(也可以理解成急功近利)。对于Anti-fluff媒体这一点,我觉得可以用“时尚”来类比,我对时尚不了解,所以仅有的概念肯定来自电视,报纸,杂志等等这些媒体,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,从这些媒介中获得关于时尚的知识就是这句话,“这就是时尚,这个规矩我定的,你要进来请交钱”,久而久之,看到和那些时尚杂志封面差不多色调光感的宣传品,大概就是“时尚”了吧,满大街都是。那么对于设计,估计也会是这样,“这是著名设计师XXX的XXX之作,人家的拍卖价可是$968,000啊,……”,电视讲完转报纸,再从报纸贴到杂志上,今天这个在讲Jaime Hayon,明天那个讲Jaime Hayon,没怎么看作品就认定人家了,这里拿Jaime Hayon做例子是因为我好几次考虑过,要不要转贴一下Jaime Hayon的东西,从2006-09-13收藏他的网站到现在到处可见他的消息,但是他的作品并没有给我多大的共鸣,这就可见媒体的威力了。至于Anti-stuff这一点,可以参考Super Normal。很多做设计工作的可能都会经历一个阶段,把什么做的和什么一样酷,一样炫,或者无形中,那些流行的fluff-绒毛影响了自己,直接把它们往上按。比如刚学会软件不久,就整上不知所以的曲面、流线得和汽车一样A级,情不自禁的在这里导个角,哪里添加个装饰线,用上拉丝不锈钢,加个LED,来个有机形,模块化,模仿一下动植物,哥特一下,巴洛克一点,再夸张一下,反潮流反季节,加点拟人表情等等。
追随是比发现来得省力,Cool也比Normal来的漂亮,但是在Cool里,时间全花在欣赏它的外衣上,而里面装着的也还是个Normal,何况去欣赏Cool要挤破脑袋才能瞥见,而Normal俯首既是。前面说到的Anti-fluff,我想网络刚好能弥补一些传统有限且单向媒体的不足,我们可以看到Normal的东西,Normal的意见……可以很方便去发现Normal里面的故事……(比如History of the Button,No Ideas But In Things,
On My Desk[Gems Sty那里看到],This Is Broken,functionalfate等等这类blog里面的东西)。
虽然我们都是Normal,但是要在设计中做到Normal一种境界并不容易(或许可以等同于前面说的Super Normal)。”I always like people who have developed long and hard, especially through introspection and a lot of dedication.” 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,也许可以辅助说明一下。
–解释不清的话,那就有一个简单的原因,目前我非常喜欢这个词。